项羽(公元前232年―公元前202年),泗水郡下相县(今江苏省宿迁市)人。秦朝末年政治家、军事家,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。
项羽是秦汉之际的风云人物,他那勇武果敢的性格,所向披靡的军事才能,使他蜚声古今。
但这个英雄却落了个悲惨的下场,在“四面楚歌”声中,演了一出“霸王别姬”的悲剧,最后“乌江自刎”,留下了深刻历史教训。
秦朝灭亡之后,刘邦与项羽在公元前206年至前202年间,进行了“楚汉之争”。
在楚汉战争中,项羽以40万兵力的绝对优势,被起初拥兵仅10万的刘邦击败。
项羽的失败可从三个方面来终结。
第一,鼠目寸光,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。
项羽起义时,对秦始皇“取而代之”的雄心壮志,但缺乏政治头脑,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。
项羽率兵西进,屠戮咸阳城,杀了秦降王子婴,烧了秦朝的宫室,大火三个月都不熄灭;劫掠了秦朝的财宝、妇女,往东走了。
有人劝项王说:“关中这块地方,有山河为屏障,四方都有要塞,土地肥沃,可以建都成就霸业。”
展开剩余68%但项王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,又思念家乡想回去,就说:“富贵不回故乡,就象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,别人谁知道呢?”
那个劝项王的人说:“人说楚国人像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,果真是这样。”项王听见这话,把那个人扔进锅里煮死了。
项羽能想到的是衣锦还乡,衣绣夜行,谁能知呢?
“沐猴而冠”非常形象地比喻了项羽徒有仪表而无真本领,表明项羽不具备政治家的素质。
第二,不知人善任,赏罚不明,爱生疑忌。
陈平批评项羽说:“项王不能够信任人,他所信任、宠爱的,不是那些项氏宗族就是妻家的兄弟,即使有奇才也不能重用,我这才离开楚王”
相反,刘邦则知人善用,听言纳谏,利用项羽爱生疑忌的弱点进行离间和争取,使陈平、韩信都弃楚归汉,钟离昧、范增、英布离开了项羽,被刘邦争取过去。
所以高起、王陵说:刘邦攻下来的城池土地,便用来赏赐给将领,跟大家共同得利。
而项羽妒忌有德有才的人,有功的人遭他的陷害,有德有才的人被他猜忌,打了胜仗却不给将领记功,攻占了土地却不给将领好处,这就是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。
第三,大失人心,众叛亲离。项羽生性残暴,迷信自己的武力, 自以为“力拔山气盖世”,无视人民群众的力量,不争取群众。
项羽领导农民起义推翻了秦王朝,却把秦王朝荼毒人民的刽子手章邯、司马欣、董翳分王关中,因此遭到关中人民的反对。
项羽进入咸阳之后,纵火焚烧秦宫室,中国文化遭到巨大损害,致使“秦民大失望”。
公元前205年冬天,项羽向北到达城阳,田荣也带领部队来与项羽决战。
田荣没有打胜,逃到平原,平原的百姓把他杀了。
项羽于是北进,烧平了齐国的城市房屋,全部活埋了田荣手下投降的士兵,掳掠了齐国的老弱妇女。项羽夺取齐地直到北海,杀死了许多人,毁灭了许多地方。齐国人聚集起来,一起造项羽的反。
刘邦则相反,他入咸阳后,“与父老约法三章,余悉除去秦法。诸吏人皆案堵如故”大得人心,以至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”。
得民心者的天下,项羽因失人心而失天下,这就是项羽留下的惨痛历史教训。
发布于:北京市国内最安全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